[110-1] 第9組 疫情肆虐下 我們還可以持續減塑生活嗎?

疫情肆虐下 我們還可以持續減塑生活嗎?


110-1第9組:中文三林麗晴、財金三何政諺、政治四段漢威、資工四李致和、電機二湯健元

  20215月,台灣爆發難以控制的疫情危機,全台各地陷入恐慌,各餐廳業者為疫情安全考量,皆取消內用以及拒絕顧客自備容器,而在近日台灣疫情逐漸趨緩的局勢下,仍可見部分店家為成本考量仍採用一次性餐具。此外,為維持穩定的疫情,廢棄口罩造成的汙染也不可小覷,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大學生,都靠著創意將之二次利用。環保議題當道,人人都在提倡自備環保袋、環保餐具,各式店家紛紛打出自備容器享折扣優惠,中央與地方政府也逐步公告相關政策,推動著台灣環保的實踐。


中正大學周遭店家 一次性餐具使用狀況



 古城店中仍使用免洗餐具(左圖),店內製造的餐具垃圾(右圖)。

(/段漢威;地點/古城麻辣燙)


  今年五月,台灣本島疫情來到第三次高峰,全台陷入第三級警戒,諸多店家為因應政府規範,一率僅提供外帶服務,直至今日台灣疫情逐漸趨緩,政策放寬後,仍可見不少中正大學附近的商家,就算內用也僅提供免洗餐具,一方面古城麻辣燙的老闆坦言道:「會採用一次性餐具是因為從餐車起家,一開始只有外帶業務,後面即使餐車附近有內用座位了,但因沒有後廚,就持續使用一次性餐具,一路沿用至現在的店面。」 可見沒有座位、後廚的攤販,在餐具的上只能選擇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餐具的成本低於清潔的人力與時間成本,小規模的攤販只得犧牲環保。然而,即便消費者能夠自備容器至餐廳外帶,但部分商家仍有自己的SOP,像是為了出餐方便、食物擺盤的堅持等等,拒絕使用自備容器。另一方面,記者更進一步調查發現,即便有些商家內用已改採可重複使用的餐具,這些店家提供的免費飲料仍使用免洗杯。根據本社隨機抽樣中正大學周遭的店家,能夠得出以下數據:

 



    中正大學周遭店家,飲料杯使用概況 (數據/湯健元;製圖/段漢威)

 

紙杯的好處除了較塑膠杯耐高溫,回收的成本和方式也較塑膠杯來得低,然而,市面上販售的紙杯相較於塑膠杯卻整整貴了將近一倍之多,本次採樣店家大多表示「為了成本考量,只好犧牲環保」。對於這樣的現況,我們提出可以自備水杯或水壺盛裝店內飲品,但在採訪的過程中,亦不乏見店家標示「請勿使用自備水壺」。因此,民眾在實踐無塑生活時,勢必得退一步尊重店家的考量。


    店家於店內標示禁用個人水杯盛裝飲料。(/何政諺;地點/豐正)

 

疫情蔓延下 口罩問題怎麼辦?

  即便台灣疫情已逐步趨緩,但世界仍處於疫情的風波當中,在中正大學的校園中亦可看到穿梭來往的師生,臉上無不帶著口罩,廢棄口罩的產生,似乎也成了必要之惡。但你知道嗎?全球每天將會丟棄高達40億個口罩,巨量的塑膠垃圾除了造成海洋汙染問題,亦導致世界各地的動物誤食等嚴峻問題,在荷蘭就有生物學家在搜尋引擎與社群網站,搜索有標記「垃圾」、「Covid」、「口罩」、「PPE」、「糾纏」、「誘捕」、「鳥巢」等詞組的圖像和貼文。結果顯示,各地的救援中心或獸醫等共報告了28次目擊動物受困或攝入PPE(個人防護設備)的事件。



    被口罩纏住的野生鳥隻(圖片來源/科技新報)



    長期累積的廢棄口罩。(/段漢威;地點/自家)

  要減少廢棄口罩的產生,想當然並非件容易事,根據現有廢棄口罩處理機制,一般民眾使用過的口罩,屬於「無法回收」的一般廢棄物,其原因在於口罩存在許多污染,其回收過程可能沾粘病毒、增加間接感染的機會。前年陷入口罩荒的台灣,為善加利用為數不多的口罩,有人提出「蒸口罩」將口罩進行殺菌,以便二次使用,在衛生及安全的疑慮上,此舉在當時亦受到諸多外界的抨擊。

  然而,在阿根廷則有雕塑家馬賽洛·托萊多(Marcelo Toledo),除了使用廢棄口罩,還蒐集了各式醫療耗材廢棄物,將它們組合創作成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作品,並舉辦展覽,傳遞在疫情下將痛苦化作美麗(Pain into beauty)的概念。此外,在南韓亦有大學生,將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口罩,發揮巧思將廢棄口罩再造成「疊疊」(Stack and Stack)圓凳。

  世界各地的人都善加利用自己的專業和創意,在嚴峻的環境中創造不一樣的可能性,身為一般民眾的我們唯有「妥善利用口罩」,注意口罩的使用,若無嚴重汙染,可將口罩妥善保存二次使用,或將醫療口罩搭配布口罩使用,亦可延長口罩壽命,減少一定程度的廢棄口罩產生。又或者能從生產源頭減廢,進行材質改良,才是根本之道。

 

從個人到團體 看台灣的環保實踐


    大學生身邊總有諸多類型的水壺。(/林麗晴;地點/自家)

 

  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政府同時跟進了這樣的趨勢,在政策上面,2018年時台北市政府與綠色和平組織簽訂了「綠色永續臺北馬拉松」備忘錄,承諾台北市的城市馬拉松將施行多項環保措施。20197月起,中央即推動政府機關、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類對象,內食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20182月中央也宣布減塑,提出「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的時程表。此外,在環保的風潮下,同時促進相關商品的商機蓬勃發展,除了民眾直觀可以想見的環保餐具、環保吸管、環保袋之外,近年亦有多家業者正積極推廣女性生理用品的再利用形式,諸如月亮杯、布衛生棉、天然海綿棉條、生理褲等等。在新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下,有新的顧客被吸引,也有舊的顧客回流,使得人人皆有諸多相似性的產品,在大學生課堂中也總是可以看到某些同學,每每都帶上不同的環保杯、環保吸管等等。從個人到團體,從民眾到政府,由地方到中央,台灣社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已經不勝枚舉,但在我們共襄盛舉在減塑生活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在施行前思慮其必要性,抑或有其他更能響應環保的措施,避免造成本末倒置的後果才是根本之道。

 

 

參考資料:

  • 環保署公告「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新聞稿

https://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dc192b58-cbbf-4c34-8ac0-5cd7ce5ce321

  • 路透社報導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argentina-art/pain-into-beauty-argentine-sculptor-turns-pandemic-waste-into-art-idUSKBN2BI1J1

  • 天下雜誌報導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20

  • fastcompany文章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682545/the-wildly-inventive-way-one-designer-used-old-face-masks

  • REUTERS文章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southkorea-mask-ch-idUSKBN28K0AC

  • 經濟日報報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628789

  • 科技新報報導

https://technews.tw/2021/10/21/masks-re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