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第二組-一旦吃了抗憂鬱的藥就再也戒不掉了!? 破解常見憂鬱症迷思!

一旦吃了抗憂鬱的藥就再也戒不掉了!? 破解常見憂鬱症迷思!

第2組:經濟一許靖昕、經濟一許瑄玲、經濟一朱語宸、資管一宋翊慈、中文一譚子翀

▲示意圖(小組記者許靖昕製作)

        現代社會中患有憂鬱症的人們愈來愈多,但是,我們對憂鬱症真的了解嗎?憂鬱症吃藥就會好嗎?一旦吃了憂鬱症的藥是不是就再也戒不掉了!?網路上也常見到一些極端的報導,像是:有個案吃了抗憂鬱藥物之後反而跑去自殺!?於內行人來說,根本是大錯特錯,是把憂鬱症藥物妖魔化的錯誤報導;但對大部分的民眾——也就是外行人而言,在缺乏敏銳求知真相的精神下,卻會成為我們誤解憂鬱朋友的一大致命傷!

        台南精神科權威周醫師指出,憂鬱症的藥物是「可以逐步戒斷停藥」的!並不會產生所謂的「依賴性」。當然,必須按照醫師指示、處方逐步停藥,否則會出現身體不適。切記不可私自停藥,得尊重專業醫師的判斷。

        接下來,我們將更詳細的介紹普羅大眾對於「憂鬱症」的一些錯誤認識,例如藥效、副作用等。

藥物介紹

        抗憂鬱主流藥物區分為五大類,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血清素調節劑及其他。

        其中的SSRI 藥物,是抗憂鬱藥物首選,常見的中文藥物名稱,例如:立普能、離憂、憂必晴等。SSRI 藥物主要功效在於增加大腦中的血清素,而血清素有助於穩定情緒、幫助睡眠。SSRI 藥物藉由「抑制」細胞對血清素的吸收,保留更多的血清素於體內作用。

        大多人在服用血清素藥物的初期,僅會感受到一些輕微的副作用,如:感到煩躁、頭暈、食慾下降、性慾減少。但也曾有引發嚴重副作用的案例,若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者,需要特別注意如:腸胃道不適、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的風險。且SSRI藥物不建議與其他血清素產品併用,以避免產生「血清素症候群」。

憂鬱症只是單純的「心病」!?

        憂鬱症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精神疾病,具有確切的症狀和影響,並不單單只是暫時性的悲傷情緒展現。從生理學的方面而言,憂鬱症是一種發生在腦部的疾病。病患腦內的某些化學物質失衡,影響到腦部調節情緒的區域,導致精神症狀的展現。但同時,憂鬱症也受心理與社會因素所影響,因此沒辦法簡單草率地歸因於單一成因。

        康舟診所身心內科精神專科院長周明輝醫師表示,憂鬱症的常見主因是生理心理社會模式失去平衡。而這三個方面在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分別像是: 患重病;感情不順遂;職場工作壓力等。

憂鬱症不治療會自行消失!?

        如果要解決憂鬱症的症狀,那治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為在沒有其他因素干預下,極少案例的憂鬱症最後是自行消失的,所以為了避免病情惡化,最好還是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而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憂鬱症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健康併發症,包括睡眠和飲食失調以及藥物濫用等。甚至進一步導致自殺的念頭或行為產生。

憂鬱症病患的餘生都需要依靠藥物治療! ?

        雖然抗憂鬱藥經常用於治療長期憂鬱症,但病患其實也不總是需要在整個餘生都服用這些藥物。憂鬱症的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心理治療、電痙攣療法、音樂療法以及改變生活習慣等,因此治療憂鬱症當然不是只有服用藥物這個選項。通常醫師在診斷完病患的情形後,會依病況的不同而給出最適合該名患者的療法。

        而周醫師也提及只依靠吃藥治療是一個極端,讓病人不要吃藥則是另一個極端。不可以只擇其一,除非真的很嚴重,嚴重到其他的治療方式都無法有所作用,才會建議病人單靠吃藥來治療。非極端情況下,多管齊下才是真正對病情有所幫助的方法。但是如果可以透過其他的方法解決病情當然可以不吃藥。

        若是從上文所提及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不同層面來看,只要妥善解決日常中導致憂鬱的因素就可以改善憂鬱。像是透過心理治療去增加自身的抗壓能力和調適壓力的能力,或是勇於面對自身遇到的挑戰,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適應了壓力以後,自然可以得心應手,不再鬱悶。而社會模式的改善方法則比如在遭受了職場霸凌後,可以藉由換工作來到一個新環境,讓自己逃離原本較為憂鬱的環境。

        除此之外,運動也是一個可以改善憂鬱的極佳選擇。根據各種研究證明,運動除了可以增加腦中像是腦內啡及血清素等快樂因子的濃度,還可以增強肌肉強度並促進血液循環,使得人體的身心都更加健康。以上這些都是改善憂鬱的方法。

憂鬱症治療藥物會改變病患的性格!?

        抗憂鬱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在突觸間的濃度,以緩解憂鬱症症狀。所以雖然抗憂鬱藥的確會影響人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但這些化學物質對人格並沒有影響。

透過藥物治療憂鬱症後是否會帶來依賴性或產生戒斷症狀?

        據周明輝醫師所說,憂鬱症藥物不太會產生依賴性,但會出現戒斷症狀。所以減藥需要逐漸減藥,不可以突然說不吃就不吃。因為如果突然停藥會出現戒斷症狀,造成生理上的不適,以前的病情有可能會全部復發。而每個人的戒斷症狀則會依個人體質有所不同。所以正確的減藥觀念是要漸進式的減藥,不可以亂停藥,才可以把戒斷症狀降到最低。

        憂鬱症治療好了以後,藥其實是可以不用一直吃的。之所以有很多病人會覺得要一輩子吃藥是因為要減藥的時候他們沒有遵照醫師的囑咐,反而擅自亂停藥。所以才會導致不舒服,最後只能把藥加量再吃回去,所以才會有誤解藥物會造成依賴。其實根本原因是他們不聽醫囑,不懂得怎樣去預防跟處理戒斷症狀。

        藥物1-3個月開始就會產生藥效,通常是2-3個禮拜回診,由醫生看哪些地方有改善。通常一開始會先減少幫助睡眠和改善生理這類的藥物,血清素之類的藥物則要等到病人的病情穩定和至少服用半年以後,再慢慢減少用量。除此之外,平常也可以透過音樂治療來舒緩病情。

面對憂鬱症治療藥物引起的嚴重副作用,患者是否應該停藥?

        周明輝醫師表示即使憂鬱症藥物引起嚴重副作用,病患仍然應該按醫囑繼續服藥。過往有一些患者認為藥物沒有用而擅自停藥,導致病情越發嚴重。有些人則是在病情過於嚴重時才去尋求治療及相關協助,導致有一些藥物治療來不及追上惡化的速度。承上所説藥物發揮藥效需要2-3個月的時間,所以短期內吃藥不見得有什麼顯著的作用。

結語

        憂鬱症不是絕症,不像我們以為的「現在憂鬱則一輩子憂鬱」。只要乖乖遵照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定期回診追蹤,抱持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病情,不逃避吃藥,編者相信快樂無憂的日子一定指日可待!

參考資料

憂鬱症運動治療之探討

抗憂鬱症藥物介紹 - 亞東醫院藥學部e-pharm

憂鬱症藥物研究

面對憂鬱症 重拾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