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第三組 精神領域ZONE?存在於你我之間的【心流】

精神領域ZONE?存在於你我之間的【心流】 

第三組 社福4黎人碩 物理2簡良全 經濟1江雅欣 外文1胡黃濟民 中文1謝昕宇 

你是否曾經歷過在某種狀態下,做事情的效率以及對自身的掌控力都有極好的反饋,籃球運動員Kobe Bryant也曾在賽後表示自己打開了某種開關。其實這種狀況在心理學上也被稱做【心流】,進入此狀態的人,可能想都沒想過竟然可以只透過生理激素與大腦就能主宰一切吧!透過大腦分泌物質的傳導,在面對高壓環境時,能夠提高自己的專注力與扛壓能力,進而提升工作效能。
表單回應圖表。題目:當你進入心流時的環境。回應數:110 則回應。

心流存在於你我

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提出了心流的概念,他認為心流是種專注在當下活動和事物所感受到的整體感覺,此時的內在動機達到最佳,讓人完全沉浸在他們所正在做的事情裡。

當你處在極度專注時,效率與創造力提高,便會進入積極心理狀態,而從中獲得樂趣,在感到全神貫注、充滿成就感的同時,經常忽略世俗的需求,完全忘記時間、忘記飢餓、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達到天人合一的無我狀態。

Kobe Bryant在2006年對上暴龍得到史上第二高的81分。而當時也在場上的Lamar Odom注意到一個跡象,「他很沈默,但能感受到他非常憤怒。」Kobe賽後也說很難解釋發生了什麼,「我沒有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有點像是我打開了某個開關,然後它變成了特別的東西,但如果我說我理解發生什麼,那就是說謊。」當時的kobe在極度專注的比賽時無意識間進入 the zone ,發揮了超越平常的實力贏下了這場比賽。

心流看似複雜,但在生活中其實有眾多心流的例子,不論是運動員、電競選手、甚至是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都可能進入心流。



大腦與內分泌如何使人進入ZONE?

有些人可能會懷疑心流有沒有可能是虛構出來的意識狀態?是否有實際的理論來說明這件事呢?答案是有的。

心理學家 Dimitri van der Linden於2020年提出的大規模網路(Large-scale network)整合了過去腦科學神經與內分泌的各種理論。此理論認為心流是由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系統以及大腦神經系統所產生的。作者認為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系統是調節內在動機以及情緒反應的引導,簡單來說,普遍認為多巴胺是產生愉悅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此外由「如何產生心流」那裡可知,產生心流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階段性的反饋,而獎勵會使人感到開心愉悅,所以每次得到反饋都會產生多巴胺,使人有想要再此體驗該感覺的傾向,進而使心流狀態延續下去。

此外作者認為部分已知與注意力相關的大腦網路,有著密切相互聯繫並可能與心流狀態延續有關,分別是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中央執行網絡(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顯著網路(Salience Network),心流狀態的產生,可能與大腦網路模式不斷的切換而達到的一種和諧穩定有關。

如何進入心流?

心流,專注力發揮到極致的一種狀態。在進行某項活動時,投入全身心的能量,沈浸其中,專注當下所面臨的問題,不分心其他事物。

回歸問題本身,我們該怎麼進入所謂的「心流狀態」呢?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的匈牙利心理學者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曾提到達到心流狀態最關鍵的方法便是「自成目標」,換句話說,我們須將該活動的「本身」視為活動的「目標」。試著不對對活動未來可能發生的成就、獎賞產生期待,專注在活動當下的真實感受和過程中的實質回饋,如此一來,連帶著蝴蝶效應,獎賞與成就便更容易接踵而來。

接下來,整理心流體驗的幾大元素,歸納重點城五個步驟,試著挑戰,帶你體驗不知不覺發生的「心流」。



1、具有挑戰性的活動

根據大眾表單回饋及書面資料研究,我們發現大多數心流發生在具有目標導向的任務狀態。通常是具有挑戰性且能引起興趣的主題活動。例如:遊戲破關、投籃進球。


2、拆解目標為階段性任務

人們在面臨巨大標竿時容易產生惰性和倦怠感。因此,將目標劃分成階段性的小任務就如同米哈里博士所述:「每一步都距離目標更接近了。」按部就班的將待辦事項完成更容易使情緒穩定,進而對接下來所要接觸的任務產生期待,這樣一來便能全身心的專注投入,也更容易進入「心流」。

3、擁有相當的能力

當你的能力有一定程度機會達成目標時,活動的當下會更有衝勁,這股能量與技能足以使任務成功。但倘若是面對完全不熟悉的領域,你可能提不起興致來實踐,也會不知從何開始。所以,要是目標與自己所擅長的事物相關且自身的能力也不至太過缺乏,更能幫助你進入「心流」的狀態。

4、排除干擾全心投入

在面對各種挑戰時,「專注」便是成功最大的要件。進入「心流」也不例外。活動當下集中精神、投入全身心,摒除外界干擾,也可以透過冥想,放下影響你的一切外在因素,再將注意力專心於目標事物。

5、忘卻自我享受當下

我們總是會在事情發生前設想其對外界的影響,進而在意他人對自身的看法、眼光。但米哈里博士曾說過,如把念頭太過專注在自己身上,太過在乎社會對自身的想法,反而容易本末倒置,無法順利進入心流。只有拋下自我、忘卻自我,沈浸在任務及所需完成的事物當中,便能使你更接近「心流」狀態。




民眾的心流體驗

為了進一步得知心流在生活中的影響及什麼樣的條件下更能觸發心流,我們為此進行了一份調查。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總共收集到了110份樣本。受試者(即樣本)中幾乎都是大學生,有57.3%的受試者性別為女性,剩下42.7%為男性。

在本次調查中,首先是調查民眾都是在做什麼事情時比較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第一高票的選項為讀書時,第二高票是工作時,第三高票則是運動時。其次是大家進入心流時的環境。大部分受試者給的回應是當處在一個安靜舒適且獨處的環境時更容易進入心流。第三個題目,則是心流所帶來的體驗,多數受訪者都表示心流給予其正向反饋,使其對自己的各項能力皆有所掌控、全身心極為專注投入等。而進入心流的時間則根據其所進行的活動也有所差異,從半小時到兩小時不等。

結合上面的統計與民眾的簡述,可知大部分人進入心流時,四周會變得安靜,幾乎感受不到外界干擾,彷彿化身故事主角,做什麼事情都有如神助,思緒特別清晰且有源源不絕的有想法湧現,對何事情都有極高的掌控。如同前言所述,即便是民眾並非專業人士,日常生活中並不會有太多高壓力的情境,也可在工作過程中進入心流,提升效率。表單回應圖表。題目:當你做什麼事的時候進入到心流。回應數:110 則回應。(圖一) 進入心流時的行為
表單回應圖表。題目:當你進入心流時的環境。回應數:110 則回應。(圖二)進入心流的環境
表單回應圖表。題目:在心流過程時,你認為它帶給你什麼體驗。回應數:110 則回應。(圖三)心流帶給民眾的感覺
表單回應圖表。題目:你發現自己進入到心流的時間有多久。回應數:110 則回應。(圖四)進入心流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