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第7組-減塑救地球?零廢棄購物你試過嗎!

減塑救地球?零廢棄購物你試過嗎!


第7組:法學二 尤映淳、法制一 許瑋庭、法制二 黃保軒、歷史一 黃睿妤、政治三 邱筠惠

        塑膠垃圾和食物浪費的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在用餐時間後的校內垃圾回收處,常見大量之塑膠垃圾(例如:超商微波食品之塑膠盒)或者於臉書社團的買賣版上,經常會發現有同學因購買大分量之食物而需要分售的狀況。我們想藉由本篇文章探討若同學們多選擇到無包裝商店進行採買是否能改善上述問題之發生及減少對環境帶來的危害。

        隨著科技的進步,塑膠的發明帶給人們無止盡的便利,無論是外食族不陌生的塑膠提袋,亦或是超商生鮮也多有一層塑膠外包裝,但這樣的方便也造成了不少的汙染,另外,消費者至超市及超商購買之食品內容物為固定分量,可能會因為胃口大小或者口味不合預期而造成食物的浪費。近年來無包裝商店成了環保的新選擇,可以用自己攜帶的容器取代商品原本的塑膠外包裝,把自己挑選的食材依照適合的分量裝到可重複利用的容器內,實現「吃多少,拿多少」,不造成食物浪費的惋惜,亦可減少塑膠垃圾的問題。

塑膠是甚麼?


        塑膠的應用最早是以天然樹脂的形式出現,為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墨西哥的奧爾梅克人用橡膠樹的樹脂所做成的橡膠球。而現今人工塑膠的原料大多是從化石燃料中原油的乙烷及天然氣的丙烷所裂解出的乙烯及丙烯聚合而成,為高分子量的合成樹脂,其出現最早可以溯及到1850年代的英國,而後美國化學家厄特於1950年代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塑膠­「賽璐珞」後,從此開啟塑膠發展的濫觴。因為塑膠為聚合物之一種,其優點為在高溫高壓的狀態下容易塑形,用途範圍相當廣泛,故多國化學家相繼投入研發相關的塑膠製品,種類已達上百種,但依美國塑膠工業協會之塑膠辨識碼,依其編碼可以分為以下七類:


(表格繪製:作者/圖片來源:GOOGLE)



塑膠為什麼對環境造成危害?


        對我們的環境及健康有嚴重影響的是PVC,也就是聚氯乙烯,被綠色和平組織封為「毒塑膠」,因為便宜、方便製造而成為第二大廣泛使用的塑膠。PVC之所以被稱為毒塑膠,是因為其整個生命週期都與有毒物質相關,它的原料是氯,生產過程中會產生EDC(二氯乙烷)及VCM(氯乙烯),製成產品時需添加安定劑(鉛、鎘)和塑化劑,廢棄後燃燒產生的戴奧辛,其中戴奧辛嚴重影響了空氣品質。在台灣,其排放來源第一名是電弧爐煉鋼廠,焚化爐則為第二。電弧爐煉鋼廠超越焚化爐成為主要排放源,以廢車殼為主,煉鋼廠熔煉的廢鋼沒有經過事前處理(將塑膠與油漆)去掉,因此熔煉時產生大量的戴奧辛。而焚化爐燃燒的垃圾數多,PVC又是主要的氯來源,因而排放出許多的戴奧辛。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保鮮膜、飲料包覆膜、玩具等等,都充斥著PVC相關的塑膠製品,避免使用對環境以及我們的身體健康有益無害。



塑膠對環境與人類造成什麼危害?


        在塑膠的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與有害物質、加上化學反應需要重金屬作為觸媒,而導致毒物溢出到環境或殘留在成品上。所有塑膠種類中對環境與健康危害最大的PVC,其構成單體本身就是容易導致肝癌的一級致癌物,在生產燃燒時還會釋放出大量戴奧辛到環境中而產生空氣汙染,除此之外在製造過程中所添加的大量塑化劑與重金屬安定劑若溢出,則可能對土壤與海洋生態造成難以復原的傷害。

        人類過量使用塑膠產品以及未能妥適處理塑膠垃圾也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因塑膠大多都有一次性使用與壽命短暫的特徵,因便宜且易於取得,民眾在使用時並不會顧及環保而節制使用,導致難以透過生物降解之塑膠製品的氾濫。雖然某些塑膠製品可以回收利用,然而在處理過程中需耗費更多的新材料,由此可知回收再利用並無法有效解決濫用問題。在使用塑膠製品時所掉落的塑膠微粒數量更是多到無法想像,例如洗衣服時成衣纖維中的塑膠微粒脫落、汽車輪胎磨損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塑膠微粒以人類無意識的方式進入到環境中而造成汙染。並且因塑膠製品不容易分解的特性,解決塑膠垃圾最為方便之方法即為燃燒處理,然而塑膠製品經過燃燒過後將會釋放出大量毒害物質到空氣中,不僅僅是直接危及人體健康,空氣中的毒害物質也會有造成汙染環境的疑慮。

問卷分析


        為了探討無包裝商店是否能減少塑膠用量及食物浪費的問題,於是我們透過問卷發放,調查一個學生在購買時平均會造成多少塑膠垃圾以及是否有因為食物份量太多造成食物浪費的問題。下列圖表將分析回收到的有效問卷(共62份)的結果:

        圖一的調查結果為針對學生平常去超商購買非生鮮食品(如:米、麵、餅乾等)時,平均所製造的塑膠製品(如:購物袋、食品外包裝)數量,可從圖一得知數量多座落在2至5個之間,更甚者高達十個。


(圖一 購買非生鮮食品平均會消耗掉幾個塑膠製品)


        圖二和圖三則是針對食物過剩造成的浪費進行調查。從圖(二)可以得知4成5的學生有過因為食物份量太多無法於期限內完食導致過期的情況,又從圖(三)得知近3成的學生曾因為食物分量過多或是快過期而分享或贈送給他人的經驗。


(圖二 在沒有忘記的前提下,是否曾因為該食品份量太多而導致過期、吃不完的浪費?)


(圖三 是否有因為食物快過期或份量太多而有和他人共享或贈送的經驗?)

實測結果


        為了清楚了解生活中究竟使用了多少塑膠製品,我們決定實際測驗商品在一般超市比無包裝商店多了多少塑膠包裝。我們選擇了女性的必需品-衛生棉以及洗衣精來做測試,希望能透過小小的實驗來喚起大家對塑膠的意識。首先,衛生棉的外包裝就是塑膠袋,而衛生棉底部有一層塑膠防水層,目的是為了防止經血滲漏。舉例來說,大部分的女生一個月會有一次月經週期,假設平均維持七天,每個月約會耗費掉2100個衛生棉,一年大概就是25,200個。若我們把市面上的衛生棉替換成「布衛生棉」,那麼我們將會減少大量的塑膠垃圾。

(以下照片均由作者拍攝。)



接著是洗衣精的部分,一般的洗衣精通常都是塑膠瓶包裝,包括補充包。而無包裝商店採「用多少買少販賣方式,帶著自己的容器買適量的多寡,能滿足一人生活所需也能達到不消耗塑膠的目的。




而在探討食物過剩議題的過程中,我們發覺白米雖然是國人在日常飲食中最常食用的主食,但市面上大多都是用1kg以上的大包裝販售,一個人一餐大約會吃90克左右的生米,基本上要煮十二次以上才能使用完,若沒有頻繁開火或是對學生族群與人口簡單的小家庭來說可能會在還沒食用完時就受潮或過期;以及現代人追求健康會購買果乾來當作零嘴,但大多量販店中都還是會以大包裝為主,若口味不合或是實用速度較慢,可能就會過期變質而遭丟棄。





雖然經過問卷實測結果的分析之後,我們發現有食物過剩困擾的人數略少於未有此困擾的人數,因此我們認為大份量包裝導致的食物過剩問題可能見仁見智,並且現今許多食品與生活用品等都逐漸出現以小包裝少量販售的方式,只是價格相比原先的大包裝都會大概高上1.5-2倍以上,因此無包裝商店提供「用多少,買多少」的方式依然是友善人口簡單的家庭與學生族群,也可以作為避免食物浪費的替代方案。




無包裝商店


       「Bring袋來袋趣選物集品」位於嘉義市西區龍江街74巷9號附1,由一對年輕的夫妻攜手創立,致力於以無包裝、自備容器適量購買的方式,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塑膠袋及食物的浪費。店內不僅販售乾糧米豆堅果類、香料、咖啡與茶葉、零食及麵食、清潔用品等,還提供租借保鮮盒的服務,民眾不用因為忘記帶容器而感到煩惱。





結語


        經由本組蒐集資料及問卷分析後,我們察覺塑膠大量且形影不離地存在日常生活中,塑膠製品的確帶來許多一時的便利,但是其對環境的危害恐怕不是一時片刻就能解決的危機,甚至有可能債留子孫,需要往後世代的人們承擔這些有毒的物質,因此本組提供一項能達到減塑效果的管道——無包裝商店,經實地考察後,本組更加認同此種經營模式及理念,透過自備保鮮容器,不僅能實現零塑膠廢棄的購買,亦能提供消費者可自由選擇購買分量的機會,既減塑又減少食物浪費,對整體環境造成的負擔降低,延續地球的美好。


參考資料

塑膠是什麼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fy2014/p0301.htm

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2001/eb2438.htm

塑膠為什麼對環境造成危害?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554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555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562

塑膠對環境與人類造成什麼危害?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190

https://thebastlife.com/effects-of-plastic-pollution/